找到相关内容1033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解除真实的束缚

    维持这三样束缚的刚强习性,这习性将持续好几生世,又如何与上帝合而为一?谁才是无拘无束的呢?如果未曾破除过束缚,但又有被束缚的概念,那向上帝祈祷或尝试天人合一又有什么益处呢?什么是证悟?美好神圣的天国是...

    听列诺布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0349606.html
  • 佛教“业”思想与儒家伦理学

    为有力者;以智慧与人者,于人、天生而为有智慧者。[38]  它的用意正在于惩恶劝善,保证给予行善者应得的益处。但是佛教伦理学的带有功利色彩的结果目的论并不等同于西方伦理学中的行为功利主义,佛教所谓“...

    张善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1.html
  • 伦理学是什么──基本概念

    益善”是从善事中获得益处,为己为他都有好处,尤其使人心安。  另一种分类是“主观善”(Bonum subjectivum)和“客观善”(Bonum objectivum),前者是行事人认为的善。而后者则...

    邬昆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449843.html
  • 佛教中有关环境伦理学观念的阐述

    印象。特别是在律经中为了保护生物而对众比丘们,有过多次教导要进行植树造林,因为生物群的茂盛及环境的无污染有它独特的益处。真如佛经中所述,珍贵的树木既可以净化空气,也可以获得众多生物用来吸取的新鲜空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549845.html
  • 隋唐五代宋初私与寺院的关系(1)

    佛社的活动对佛教寺院有这样大益处,但对佛实成员来说却是负担,向寺院提供劳役会使自己的劳动时间减少,而向寺院提供物资则是把自己的劳动成果送给了别人。如行像社不仅向地方僧官与寺院提供劳役,而且还时地提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750010.html
  • 论禅悟(1)

    鲁祖见僧便面壁,岂不是宗师默然?——因什么却力排默照,以为邪非?  这就是大慧时代,亦即十二世纪时,中国禅中的寂静主义者所提出的论证。但大慧宣称:只是空心静坐,并没有什么益处,不能使学者的心中产生彻底的...这里面有一种知觉,以其最最单纯、完全未被理智分析或观念反射污染的形态在作用着。但是,以一种认识论的方法解释禅悟的经验,对于禅宗行人并没有什么益处可言,因为他不但一向力求体会佛教教义(例如法身性空七本净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450253.html
  • 红尘觉悟(5)

    "二王子听了大王子的话后说,"太可怜了,这只老虎不久就会死去,我有什么能耐,可以救它一命呢?"三王子心想:"我这一生虚度光阴,我的身体虚弃败坏,于人于己都没什么益处,我今天何不舍弃它,使它在生死海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750542.html
  • 佛教中关于心法的论述

    健康的主要益处是少受外来伤害,并保持心境宁静。   【精进心】精进心在佛教中有一种形容是“被甲精进”,佛陀要求弟子们努力认真,专精而进,在求身心健康的过程中,懒惰懈怠是要不得的,没有精进之心,一个先天...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4150658.html
  • 佛教因果论的中国化

    现象来解释,所有的行为都产生直接之果,但行为者未必受益或受害。只有本於善念之行为,会不断导致未来之善念,而生益处。而本於贪欲之行为会不断导致未来的贪欲之行,而生害处。有些学者认为这样解说两种缘起,似乎...

    黄启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951030.html
  • 《楞严经》色阴十禅境探究

    这些心理因素并不神秘,也不是修禅定之人所独有的心理机制,笔者以为其仍然可以理解为是对现实形态和理想心态的一种显现,表现了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一种对人不无益处的修心之态。   四、...

    荆三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1851296.html